为什么我饭都吃不饱竟然还有心思大谈道德?

实在是道德困扰比吃饱肚子更让人在意。

这困扰让人矛盾,缺少行事准则上的完整一致性,使人进退失据。

三年前我洋洋洒洒写过一篇数千字的文章论述为什么要移民,分析了现实的、文化的、形势的原因,但独独没写道德。

但最根本的问题实际是道德问题:

让自己生活在一个悖于自己价值的极权社会是否合乎道德?

写这些并不给人提供现成答案,只是助于自己理清思路。


1.  文化有优劣吗?

如果看完上篇《道德是什么》并认同客观主义立场,那么文化的优劣就是不言而喻的。

这里的文化不是美学意义上的,而是价值意义上的。

书法文艺不过是文化的皮毛,哲学才是文化的核心。

中国文化是没可能成为普世价值的。

我学过国学,学过西学,比较而言,中国文化是缺少哲学价值的。

儒家文化不过是伦理学的实践智慧,教人的是一串零散的表层知识,缺少那些终极问题的思索和追问,其所以建立的根基是经不起推敲的,因而缺少能真正以理服人的东西。

而它所构建出的总是这样一套上下尊卑的等级社会。

总要通过比较分出尊卑秩序,既缺少内生性的道德自觉,也缺少对他人自主性的宽容和尊重。

社会里处处可见的歧视链可以算是一种佐证。

文化里到处弃斥着集体主义、民族主义、父权的影子,容易在人潜意识里扎下失去自由和独立的藩篱。

与如今世界自由平等的主流价值相比,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没有吸引力的。

这里给年轻人一点建议(没错,老妹儿,说你呢):

如果有心于智慧和自我价值实现,放弃国学吧,多看些西方的书。


2.  谁是道德共同体?

换句话,谁是同类?

我近来不再热衷和人争论了。

没有了像19年那样可以和人连续辩论一两个月的热情了。

就像不会和游戏里只会重复台词的NPC废话一样。

人和NPC能成为道德共同体吗?

谁是道德共同体?

生殖隔离区分了不同物种。

那么类似地,我觉得,情感隔离区分了共同体。

何谓情感隔离?无法共情。

08年时无论汶川地震还是北京奥运,香港和内地都能共享哀悼和自豪,十年过去后离心离德几同陌路。

香港事件你叫香港人曱甴;

俄乌战争你说乌克兰人纳粹;

21世纪了讲起国际关系还是动辄春秋战国故事,“力少不畏强,无礼侮大邻”云云。

时代固然文明与蛮荒共存。

此地为何独不见文明萌芽?

一味崇尚诈力是不能使人心服的。

我从中学时看《幻城》第一次接触到自由这个词。

人到中年仍在不断更新着对自由更深涵义的领悟。

自由是一种能通过康德可普遍化测试的道德原则。

而其他诸如家国情怀这种则只是局域性的,是自带冲突基因的。

作为朴素情感可以理解,只是要拿来作为立身处世的准则,那几乎就等于是没有原则。

无怪有人说,“爱国主义是流氓无赖的最后避难所”。

回到谁是道德共同体的问题上来,

于我而言,那就是和我一样认同自由价值的人。

应当基于自由价值之上构建共同体,小至家庭朋友圈,大至社区社群社会。

其他因素都是次一级的。

就在刚刚我忽然意识到,许多海内外华人所纠结的融入问题是否本身也是个伪命题。

因为其背后隐含的思维仍是集体主义式的,是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。

一个秉持完整一致性的自由主义者的方式,或许应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:

基于同意(consent)之上的自由结社(free agency).


3.  蠢即是恶?

蠢就是恶,这话我从格隆那里听来的,一度深以为然。

近来受康德理念启发,忽然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儿。

人不是因为知识少信息闭塞而作恶,而是先有邪恶意志,然后经由个体理性,选择性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意志的信息和知识,进而呈现恶果。

聪明不是恶,蠢也不是恶,恶本身才是恶。

人身上都有恶因,只是恶人选择了放纵恶意。

这不是理性的分析,这是意志的选择。

你认为韭菜是因为不理解自己的韭菜境地才共情镰刀?

不,而是他本就是一颗心怀镰刀梦想的韭菜。

任何人之所以作恶,是因为他本就心怀恶意。

能力以及行为的后果都不是道德判断的标准,意志才是道德评价的基础。

所以,我们应当:

欣赏赞扬善良意志,无论其实际表现多么笨拙;

宽恕一切出于利他动机不含恶意的愚昧。

反过来,基于同样的一致性,应当:

收起对愚蠢乃至平庸之恶的同情和谅解。

恶意不分大小无论众寡都应当受到惩戒。


4.  傲慢永远是罪吗?

如果是,那可真叫人好生郁闷。

因为pride已经超越lust成为我最爱的原罪。

如果不是,那么哪种意义上的傲慢是可接受的?

如果像权力的傲慢,金钱的傲慢,恃才傲物,这种一阶的傲慢不可取,

那么对于道德的自豪(pride)这种二阶的傲慢,是不是允许?

我常视傲慢为武器,用以对抗种种不理性(nonsense)。

本质上是种自卫性报复,以牙还牙地用傲慢回敬傲慢。

说白了就是,见不得傻逼有溢出的自信。

但如今已感觉大可不必。

理性(reason)和宽恕(pardon)就已足够。

对于可以理喻的人我们可以reason,

对于不可理喻的人我们可以pardon.

没必要时时动用pride这种常常在理性上有风险的武器。

以前之所以常用傲慢回敬傲慢,盖因被人踩了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。

如今已了然问题所在,傲慢的必要性就大大下降。

那么,傲慢是不是总是错的?

Google了下“为什么傲慢是罪”。

宗教人士的回答是因为人妄图僭越自己成神。

但像我这样不虔诚的人不太理解,追求完美试图接近神有什么问题。

虽然道德哲学里实然和应然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,

但现实确实总给那些试图成为超人的人以响亮耳光。

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

无论怎样的聪明才智总在现实上与完美理性相去甚远。

知道的越多,就越发感觉自己的无知。

可能唯一的真理(truth)就是人不可能自命真理。

虽然只涉及自己而不去凌迫他人的骄傲(pride),可以通过一致性测试,无可指责。

但是不是任何程度上的傲慢都是一个斜坡,是一种考虑结果后理性上应该拒绝的开端?

Maybe. 隐隐有这种感觉。

有必要考虑戒掉这七宗罪里我最爱的一个了。

不由想起当年神胖胖的话,

“永远做一只上帝面前驯顺的羔羊”。


5.  虚假希望vs虚假绝望

前一段看朋友圈有人说,

“虚假绝望之毒,甚于虚假希望,后者只令人失落,前者则使人冷漠麻木,以至犬儒。”

看完我不由疑心顿起:为什么一定要在虚假里转圈?

因为现实太骨感了吗?

但那又有什么关系,有必要一定要在虚假里做选择吗?

就不能有基于真实理性之上的信念吗?

固然所谓渐进改良和启蒙皆是虚妄,但为什么就不能大大方方地承认“我反对”?

没有改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反对的人还不够多。这么简单的道理。

不由感慨于结果主义伦理观在这里的盛行。

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是同文同种,全不问这里是不是有方法论上的问题。

做不做一件事,首先问的是能否惠及于我,是不是能有合于我意志的功成,这是缺乏道德自觉性的。

一件事本身是对的(morally right)还不足以成为行动的理由吗?

不过这事说起来冠冕堂皇,要躬行起来可绝不简单。

我这里所提供的,不过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视角。

而且私以为这是一种更具一致性更能经得起审视的道德生活方式。


在道德的问题上我还只是个小学鸡,且用“但行好事”四字与诸君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