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在水木上看到一篇文章《农村孩子上大学,比学专业更重要的,是提升思维和境界》。
虽然我是农村孩子,放在几年前我可能觉得是金玉良言,但时至今日我已无法感同身受。

但文中抛出的一个问题确是和我近日思考相合:

现代社会,技术和技能比思维和认知更高级吗?


博雅教育

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罗马人管教育要叫liberal education,自由民教育。 我的理解是,人一旦智力在某个分界线以上,就意味着对你来说,更高层次的意识自觉比某个职业技能要重要得多。 因为精神自我觉醒意味着对内对外都进行更深的探究的可能。 这种边界的扩展的重要性碾压单个技艺对人生的意义,这就是为什么越是顶尖大学越是喜欢探讨无用之术。层次越低的学校看着越像职业技术学院。

知乎@肥肥猫

跟我近些年来的感观一致。

站在海德堡的哲学家小道上,第一次了解到博雅教育的概念,顿有今是昨非之感。 觉得这才是更适合自己的教育——通向人格完整的自我完善之路。

博雅教育是成年之后可能唯一的一次系统学习big picture的机会。 个体的螺丝钉化是人类目前无法解决的悲哀,而博雅教育是自古以来教育阶段仅有的反工具化手段。

知乎@肥肥猫

自由意志

自由意志对大多数人来说存在性是值得怀疑的。

每个人都有许多层不同深度的思维习惯,是定义其人设的各级参数。 改变表层参数相对容易,改变底层参数很费劲。 人的惰性使多数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底层参数,体现在不够open,很难通过沟通改善其思维方式。

微博@老界王神

其实这里说惰性不够准确。
我觉得更准确的词是惯性。

观察人群你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人的意识被无形的网所限制。
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问题,意识不到还有更深层次的存在。
一些人可以意识到认识的矛盾,但无心或无力改变。
大概原理是如果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认知,就是抽掉自己赖以维持的信仰。
而这种痛苦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者能够承受。
因而只能在既定的轨道上惯性运行。
表现出来就是被无形的网困锁。

所以我倒是赞同《西部世界》里德妹的话:

自由意志确实存在,只是他妈的很难。

《西部世界》德洛芮丝

简直是一份需要智勇兼备的工作:
智足以让你意识到问题;
勇足以让你推桌子重来。

因而其只属于少数人,只属于那些outlier.